今天,河北有大事发生!

Connor 安币交易所 2025-02-06 2 0

今天,河北有大事发生!

今天(2月5日),河北省优化营商环境企业家座谈会在石家庄召开。

自2023年以来,河北省委、省政府连续3年将“新春第一会”主题聚焦优化营商环境,持续强化加快建设经济强省、美丽河北要从营商环境抓起的明确要求,不断释放支持创新、创业、创造的鲜明信号。

此次座谈会邀请来自河北省各市和雄安新区的企业家代表参加,中国农业银行河北省分行、绿叶生命科学集团、首衡集团有限公司、唐山三友集团有限公司、润泽智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、雄安重大装备金属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、河北港口集团有限公司、中航上大高温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负责同志发言,介绍投资发展情况,就需要省级层面协调解决的实际问题提出意见建议。省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现场回应,提出解决思路和具体举措。邯郸市、怀来县主要负责同志汇报了当地优化营商环境的创新做法,11家企业提交书面发言。

优营商环境,

强发展信心!

河北取得哪些成绩?

一起来看

河北,“优”无止境

在河北,“优化营商环境”是一项持之以恒、用心践行的庄重承诺。

2024年,是河北优化营商环境成效显著的一年。这一年,河北经营主体发展量质齐升,全省经营主体总量达到889.97万户;第一批 13 个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全面落地实施;“冀时办”上线政务事项 5816 项,实现重点民生领域全覆盖;健全企业信用修复机制,为企业办理信用修复 2.1万余件……一个个跳动的数据背后,是河北营商环境持续向好的有力见证,是企业家们与河北的双向奔赴。

2025,河北正以不懈努力与坚定信念,奋力书写新的改革故事。

展开全文

一组数字

带你见证河北新变化

总量达889.97万户!

河北经营主体发展量质齐升

个体工商户是民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,在稳增长、促就业、惠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。河北省全面开展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精准帮扶,改“大水漫灌”为“精准滴灌”,将全省在营个体工商户划分为“生存型”“成长型”“发展型”三种类型。对纳入“成长型”“发展型”的个体工商户,组织开展“名特优新”申报,经逐级筛选,截至2024年底,全省认定第一批“名特优新”个体工商户4754户。

营商环境不断改善、持续向好,河北经营主体发展量质齐升。截至2024年底,全省经营主体总量达889.97万户。

16.8万家经营主体参与招投标!

“双盲”评审撬动河北营商环境提升

招标投标,是观察一个地方营商环境的重要窗口。从省数据和政务服务局获悉,自2023年5月河北省推行“双盲”评审改革以来,参与招投标活动经营主体16.8万家,较改革前增长7.5%。

不知道评谁的标,也不知道谁来评标,这样的“双盲”评审,让招标投标更加公正、透明。

以“双盲”评审小切口撬动营商环境大提升。目前,河北省全面完成省市县三级“双盲”评审改革。

推动限额以上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,有效促进了招标投标工作的公正性、透明度。2024年,我省远程异地招投标项目累计3748宗,占比16.87%;交易金额4422.95亿元,占比70%。

累计压减办理时限222日!

河北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成效明显

从省数据和政务服务局获悉,2024年,河北省全面推进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改革,国家部署的第一批13个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事项在河北全面落地实施,累计压减跑办部门97个、办理环节104个、申报材料229个、办理时限222日,压减率分别达89%、89%、77%、67%,均居全国前列。我省累计办理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相关业务10.9万件。第二批留学服务、就医费用报销、公积金贷款等8个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事项已上线试运行。

为破解涉及部门多、业务链条长、系统平台贯通任务重的难题,河北省将涉及的所有事项名称、材料、时限等32个要素进行省市县乡村五级统一,并建设了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中枢,打通45个部门80个信息系统。在大数据支撑下,我省对“一件事”进行流程再造,实现了“多表合一”“一次提交”“一网申请”,让群众办事更加高效。

去年代办业务106万件!

河北在202个政务大厅均设立企业服务中心

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。围绕企业办事便利度、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和经营主体感受,全省202个政务大厅均设立了企业服务中心。

从省数据和政务服务局获悉,去年,全省企业服务中心总计代办业务106万件,组织银企对接活动3.1万余次、达成融资意向970亿元,帮助协调解决企业诉求7.5万件。

对普惠性或支持产业发展的政策,企业服务中心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,开展政策宣介。对特定惠企政策,企业服务中心组织入企宣讲活动,加强政策精准推送。对涉及政务服务事项办理的政策,企业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主动告知服务对象政策内容和享受条件,能够“免申即享”的直接兑现。

去年,全省企业服务中心共提供人才服务1.1万余次、科技服务3689次,组织政策宣介推送活动7.8万次。

满意度稳定在99%以上!

河北全力打造12345热线“总客服”

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是政府联系企业群众的桥梁纽带,也是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。2024年,全省12345热线受理诉求总量1882.9万件,同比增加16.6%,热线接通率、话务员服务满意度稳定在99%以上。

让听障人士被“听”见。2023年起,省数据和政务服务局联合省残联在省级和保定、沧州、邯郸市12345热线开展了无障碍服务试点工作,在话务服务现场增设手语服务专席,在“河北12345”微信小程序开通手语服务专区,为听障人士提供全方位、零距离、无障碍视频服务。

管用,这是许多居民对12345热线的印象。我省通过对12345热线平台上企业和群众咨询、反映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,“算”出企业和群众反映最集中的问题,实现从“有一办一、接诉即办”向“主动治理、未诉先办”转变,让一件件民生诉求变成一件件民生实事。

群众“吹哨”,部门联动。我省织密“12345热线+部门”协同联动网,省数据和政务服务局与住建、人社、教育等30多个部门建立信息共享、线索转送、数据融合研判等协同机制,与省工商联构建起“12345热线+工商联”双渠道受理、热线“一线应答”服务模式,及时为民营企业排忧解难。

用地保障率100%!

去年639个省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得到保障

加强用地要素保障,为重大项目建设注入动力。从省自然资源厅获悉,去年我省加强重点项目用地保障,639个省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得到保障,用地面积达22.31万亩、保障率100%。

近年来,我省各地有序推进“标准地”改革,进一步精简用地审批程序,降低企业用地成本,持续优化营商环境,助力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
目前,全省省级以上开发区已全面实行工业用地“标准地”出让,并聚焦区域评估审批服务,深化实施“多规合一、多证合一、多测合一”改革,实施区域评估成果共享,在降低企业用地成本的同时,明确投资强度、亩均税收、单位能耗等标准,推动项目建设尽早落地。

省自然资源厅统计数据显示,去年全省推进工业用地“标准地”出让,以“标准地”方式供应土地1566宗8.24万亩,面积占工业用地供应总面积的75.39%。

办理信贷业务4.6万余笔!

河北设立首贷续贷服务中心试点93家

从省委金融办获悉,截至2024年12月底,全省共设立首贷续贷服务中心试点93家,覆盖11个设区市和辛集市、定州市,累计接受近13.7万家企业咨询首贷续贷业务,办理信贷业务4.6万余笔,融资余额1198.7亿元。

2023年3月,河北开始创建首贷续贷服务中心试点,主要依托各地政务服务中心开设服务窗口,着力构建一站式金融服务场景,实现金融服务和产品“可视可比可选”,提高融资对接效率,简化融资流程,降低融资成本。

以试点撬动金融环境大提升。我省积极构建金融场景,以线上线下融合服务方式,大力开展金融服务技术创新、机制创新、产品创新,努力将服务中心打造成金融政策的“集散地”、金融服务“示范点”、金融创新“试验田”。部分试点推出专精特新贷、冀时贷、知识产权质押贷、数据贷、科技易贷等一系列创新业务,累计服务企业5409家,业务金额51.6亿元。

科技特派团达306个!

“小巨人”技术创新有强援

企业是创新驱动发展的主力军。2024年,我省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800家,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达2.49万家。

科技人才不足,是制约创新型企业发展的瓶颈。2022年,河北创新建立科技特派团工作制度,组织征集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技术创新需求,并为其提供“一对一”科技服务。

在河北,科技特派团已成为“小巨人”创新路上的最强外援。

据统计,2024年,306个科技特派团助力企业攻克关键技术难题216项。通过组建科技特派团,一大批企业加大科技研发,创新的氛围日益浓厚。

助企融资79.38亿元!

知识产权专员制度赋能产业发展

围绕更好服务创新型企业高质量发展,2024年,我省创新建立并全面推行知识产权专员制度,推动知识产权保护从“末端管理”向“前端治理”延伸。

省市场监管局从党政机关、科研院所、公共服务机构遴选确定首批668名省市县三级知识产权专员,负责包联全省912家知识产权拥有量较大、保护需求强烈的企业和专业市场,为包联对象提供全链条知识产权服务。

2024年,全省各级知识产权专员共计开展入企服务9309人次,指导818家企业和专业市场健全完善了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制度,提供维权指导服务1021次,有效解决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知识产权保护和维权难题。指导1532家企业申请专利1878件,帮助543家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79.38亿元,为产业发展赋能增效。

推行知识产权专员制度被省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作为“小切口”创新举措在全省推广,并入选全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第三批典型案例。

累计发放信用贷款6081亿元!

河北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入驻金融机构227家

从省数据和政务服务局获悉,2022年至2024年,全省各级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入驻金融机构227家,累计发放信用贷款6081亿元。

2022年,我省印发《关于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应用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的若干措施》,梳理形成第一批信用信息共享清单,将中小微企业融资业务亟需的纳税、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缴纳、水电气费等缴纳情况,以及不动产、科技研发等共计13大类35项信息纳入共享范围。

同年,省级融资信用服务平台上线,为经营主体、金融机构提供信用报告查询、金融产品推荐、融资撮合、线上贷款、贷后管理等服务。

2024年,我省又推出第二批信用信息共享清单,涉及23大类47项信息。截至目前,省级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可共享约130亿条信用信息。

长城评论:

持之以恒打造一流营商环境

企业是经济运行的“细胞”,而营商环境被誉为投资“风向标”、发展“晴雨表”。企业数量增长,为建设经济强省、美丽河北注入动力。而这背后,是河北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的形势使然。

今天,河北有大事发生!

在衡水市桃城区“办不成事”反映窗口,市民正在咨询工作人员。长城网·冀云客户端记者 张梅胜 摄

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、水和空气,对于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、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。近年来,河北坚持不懈优化营商环境,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攻坚,尤其是针对企业关切的难点、堵点问题,持续谋划实施切口小、作用大、见效快的改革性举措,不断让企业减负担、得实惠、谋发展。

以2024年为例,招投标“双盲”评审改革促进市场公平竞争,13个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落地实施,“入企扫码”执法模式全国推广,12345热线解决企业和群众诉求1781万件……小切口改革举措推动营商环境越来越优,承载着广大企业家专心创业、放心投资、安心经营的渴盼。

优化营商环境不是锦上添花,而是雪中送炭,没有最好、只有更好。进一步优化便民利企的政策供给,主动收集和把握市场主体的现实需求,以钉钉子精神锲而不舍、持之以恒抓好优化营商环境这件大事,开工就实干。

来源:长城网·冀云客户端、河北日报等

责编:房淑婧 赵鹏 高琳哲

编辑:张晓静 吴云欢

今天,河北有大事发生!

今天,河北有大事发生!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