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方刚给谈判机会,不到1天,特朗普出拳:取消对华“小额豁免

Connor 比特币交易 2025-05-08 1 0

2025年5月2日上午10时,中国商务部发言人一句「正在评估美方谈判诚意」的表述,被全球媒体解读为「中美贸易战破冰信号」。然而不到24小时,华盛顿时间当晚8点,特朗普政府突然宣布取消对华「小额豁免」政策——这项允许800美元以下中国商品免税入美的政策,曾是普通美国人购买平价中国制造的最后通道。

这场闪电般的政策变脸背后,是特朗普政府的典型操作模式:‌「极限施压」与「舆论操弄」双轨并行‌。就在中方表态前一周,白宫幕僚曾通过《华尔街日报》释放「中美谈判进展顺利」的烟雾弹,试图营造中国急于求和的假象。但中方「评估诚意」的冷静回应,反而让华盛顿精心设计的舆论战失去了着力点。

中方刚给谈判机会,不到1天,特朗普出拳:取消对华“小额豁免

特朗普政府的新关税政策堪称「精准打击平民」。5月3日起,所有中国包裹征收120%关税(6月1日升至145%),相当于每件商品最低加征100美元;沃尔玛货架上的中国产运动鞋从29.9美元飙至79.9美元,亚马逊智能音箱价格翻倍达89美元;义乌圣诞装饰品出口成本激增25%,深圳跨境电商订单量骤降30%。

讽刺的是,美国海关数据显示:2024年通过「小额豁免」入境的27亿件中国商品中,90%是儿童玩具、节日装饰等刚需品。纽约皇后区家庭主妇玛丽的遭遇颇具代表性——她为儿童节准备的礼物清单,因关税新政超支200美元,最终选择在TikTok上发起「抵制特朗普关税」的话题。

特朗普团队的决策看似矛盾重重,实则暗藏三重算计。美国一季度GDP下跌0.3%、通胀率突破5%,急需寻找「替罪羊」;通过「对华强硬」姿态巩固基本盘,掩盖制造业回流承诺的落空;用「谈判—施压」的循环策略制造谈判筹码。

但这种「政治投机」正在反噬美国社会。亚利桑那州农场主用中国化肥种植玉米的成本上涨40%,威胁改种耐旱仙人掌;沃尔玛宣布可能关闭300家社区店,Target计划裁员1.2万人;纽约家庭组团飞深圳「人肉代购」,墨西哥游客在义乌扫货视频火爆TikTok。

面对美方的反复无常,中国展现出两大应对智慧。前期针对美国大豆、汽车等核心产业的反制,直接引发「铁锈地带」选民倒戈;将美方纠正错误举措作为谈判前提,破解「空头支票」陷阱。依托RCEP深化亚太合作,2025年一季度对东盟出口增长18%,有效对冲美国市场波动。

这种策略在义乌商人群体中体现得淋漓尽致——当老外贸商为关税发愁时,跨境电商从业者已在东南亚市场斩获新订单。

这场「24小时变脸剧」暴露了三个深层真相。美国对中国商品征收的关税,90%最终由美国进口商和消费者承担;试图与中国「脱钩」四年后,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反增18%;华盛顿、纽约等地爆发的「反特朗普关税」游行,参与者60%是共和党传统票仓的蓝领工人。

正如《纽约时报》评论:「当白宫把关税大棒挥向圣诞树装饰球时,砸碎的是普通美国人『廉价过节』的梦想」。这场闹剧终将证明:‌用19世纪思维解决21世纪经济问题,注定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‌。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