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平型关大战突击连”:聚力备战转型的突击铁拳

Connor 币安app下载 2025-08-18 3 0

铁甲怒吼,硝烟正浓。渤海湾畔某训练场,担负尖刀任务的第79集团军某旅“平型关大战突击连”快速向纵深挺进。侦察、破障、协同冲击……面对蓝军重重防御,连长阎伟见招拆招,熟练指挥连队官兵突破“敌”阵。

从平型关拼死血战日寇,到演兵场锤炼胜战能力,连队官兵在“猛打猛攻、首冲敌阵”的突击精神激励下,如同永不卷刃的钢刀,向着锻造新时代突击铁拳发起新的冲锋。

“平型关大战突击连”:聚力备战转型的突击铁拳

“平型关大战突击连”:聚力备战转型的突击铁拳

红色血脉熔铸突击之魂

“平型关大战突击连”:聚力备战转型的突击铁拳

展开全文

荣誉室内,在全连官兵的见证下,军士王烽将比武夺冠的奖牌放入展柜。抬头注视“平型关大战突击连”战旗,他目光坚定,思绪被拉回到9年前。

入伍之初,体型瘦弱的他屡次考核垫底,甚至萌生调岗的念头。时任连长李远超没有责备他,而是把他带到了连队荣誉室,给他讲述“猛子”连长曾贤生的战斗故事:“当年面对数倍于己、装备精良的日军,老连长带领全连率先冲入敌阵,即使子弹打光也不曾后退!我们连的兵,字典里没有‘认输’两个字!”

那一夜,王烽在连队门前的雕塑下伫立良久,战旗猎猎作响,如同先辈的铮铮誓言回响耳畔。他暗自下定决心:“战旗是前辈们用鲜血染红的,我不能给这面战旗抹黑!”

于是,他咬牙训练,“白加黑、五加二”:坚持早起进行10公里长跑,白天在训练场努力钻研专业技能,晚上再加练进行力量强化。日复一日的努力,使他的身躯日渐精悍,各项素质迅速提升。年终考核,他一举摘得全连综合第一,让大家刮目相看。

“平型关大战突击连”:聚力备战转型的突击铁拳

在突击连,人人都有股拼劲。近年来,连队参加中蒙“草原伙伴-2024”陆军联合训练实弹射击,实现首发命中、发发命中,官兵先后取得全国、全军兵棋推演对抗赛冠军,荣誉一次次被刷新。

“平型关大战突击连”:聚力备战转型的突击铁拳

“平型关大战突击连”:聚力备战转型的突击铁拳

备战转型锻造突击之刃

2019年11月,连队受领上级赋予的某课目示范任务。此时,距离他们第二次换装仅仅过了半年,并且是首次组织多兵种、多弹种、多要素协同演练。

如何啃下这块“硬骨头”?连队官兵憋着一股劲,昼夜奋战攻坚克难。10余种新型装备的上万字说明书,钻!上千组技战术参数,背!数十个新专业近百个新课目,练!

课目示范如期举行。时任连长王昌喜不断调整部署,精准指挥10余种火器进行打击,仅40分钟就成功抢占“敌”扼守要点……官兵们勇猛的表现,赢得现场百余名将校指挥员的热烈掌声,经验做法被推广至各单位学习借鉴。

战严寒、斗酷暑,连队夜以继日探索装甲步兵分队的实战经验,完成了从传统步兵向合成精兵的转型,浓厚的研战谋战氛围,生动诠释了连队的胜战追求。

近年来,连队深入研究现代战争新的作战特点,抢先抓早推进无人化、智能化建设落地落实。选派骨干到厂家跟学跟训,参加无人机执照考核,探索形成“组训—教学—实操”的能力生成模式,在新质力量作战研究上阔步前行。

“平型关大战突击连”:聚力备战转型的突击铁拳

血性胆气砥砺突击之勇

“在敌我武器装备悬殊的情况下,如何打赢这场仗?依靠的就是八路军战士不畏强敌、敢于牺牲的血性胆气。”指导员栗新朝介绍,每次大项任务前,连队都会组织官兵重温平型关战斗历程,用血性胆气砥砺突击之勇,引导官兵始终向着胜利突击。

2023年8月,连队赴北疆腹地参加实兵演习,首次参与演习的战士王荣飞担负指挥所外围警戒任务。面对蓝军抵近偷袭,他不顾危险冲到近前,拼命将一具火箭筒从对方手中夺了过来,并在战友接应下成功抓捕蓝军,彻底粉碎“敌”偷袭企图。

事后,战友们问已经力竭的他:“当时怎么想的?怕不怕?”王荣飞坚定地说:“没想啥!就觉得哪怕再危险也必须要阻止他!作为咱们连队的兵,战场上就该这样,见了敌人敢拼,见了枪眼敢堵,见了碉堡敢炸!”

在连队,像王荣飞这样的战士比比皆是。每当战斗的号角吹响,他们人人站排头、当先锋,自觉将“猛打猛攻、首冲敌阵”的突击精神融入实际行动,用血性意志淬炼胜战锋芒。

“平型关大战突击连”:聚力备战转型的突击铁拳

去年9月,上级组织抽考。在3公里武装越野课目中,距终点不足500米时,新兵马聪突感不适,面色发白,脚步踉跄,却始终没有掉队。他咬紧牙关冲过终点,便一头栽倒在地上晕了过去。

赶来的军医迅速处置,过了一会儿,马聪逐渐恢复了意识,第一句话便是急切地询问,“连队是否得了第一?”紧接着,他不顾医生劝阻,又挣扎着起身前往单杠考核场。这一幕,感动了在场所有人。最终,连队获得该课目考核第一名。

战旗猎猎,血性昭昭。从练兵场上的极限淬炼,到大项任务的实战检验,突击精神早已化作一代代官兵无坚不摧的钢铁脊梁、攻无不克的胜战基因。

▶▷撰文:王立军、詹丽红、王钟卫、杨至武、宋梦磊、陆军融媒体记者张振、陈慧芳;摄影:戴胜丰、张佳兴、潘帅、赵阿飞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