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学生宿舍产子 道德审判会让人更不敢求助

Connor 安币交易所 2025-09-18 5 0

文| 张彦宗

近日,有学生拍视频称,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一名大二女生在宿舍生娃,还说“失血过多”。视频中,有医护人员用担架接走疑似产妇,一名婴儿也被同时抱走接受医疗诊治。深圳广电《第一现场》记者9月17日采访校方,对方确认该生和婴儿平安,网传“女生失血身亡”是假消息,事件正在调查中。

这件令人惊讶的事,在媒体介入核实后,社交媒体上讨论热烈,但流传的话题标签让人不吐不快。比如,#大二女生宿舍分娩到底谁的错#,还有#女生宿舍产子背后的荒唐#,这类标签都带着很强的刻板偏见,一上来就要分对错,还要习惯性地宣扬陈词滥调般的说教。

在前述两个话题标签下,指责女生不懂性知识的占多数,进而得出结论是:要好好加强性教育。可目前相关信息不全,很难说这跟性教育有什么关系。即使是接受了性教育的人,在怀孕后,如果不是请教医生或遵医嘱一步步检查准备,可能也会像这名女生一样不知所措。何况也很难排除女生明知有风险,还是想冒险生下孩子的可能。

有人好奇,分娩前,周围有没有人看出女生的身形变化,宿管和辅导员是否知晓此事。这个确实有待更多信息补充,但有的人孕前孕后体形变化不大,如果用肥大衣服遮掩也看不出。不过考虑到宿舍的集体生活环境,如果女生想遮人耳目,会相当辛苦,要瞒过室友并不容易。

大学生宿舍产子 道德审判会让人更不敢求助

资料图,图文无关

事发之后,如果要去追究是谁的错,那学校乃至警方需要先调查清楚,到底是少不更事导致的后果,还是说遇到了什么其他事,比如性侵犯罪。不管是哪一种,女生如果知晓自己怀孕,却一直拖延到在宿舍产子,怕是有难言之隐,可能是无知,也可能是耻感使然。

如果现在都从性教育的角度指责女生缺乏自我保护,无形中会助长一种羞耻的氛围感。因为这类观点的潜台词通常是,她不懂性知识才不自爱,年纪轻轻就生了孩子——这类谴责,岂不是恰好验证了女生不去求助的合理性?如果社会观念普遍认为,未婚怀孕不仅可耻,还很可怕,见不得人,得想方设法避免,求助就需要很大的勇气。

这里并不是说性教育不重要,而是说,单以性教育不足来评论此事,未必合乎实情,也容易让当事人感受到道德审判的压力,让她难上加难。

大学生都是成年人,有男欢女爱的自由和权利,而且大学生结婚或生孩子,也不是什么新鲜事,也没有违背什么法规。最重要的问题是,面对大学生未婚先孕的这一场景,有没有建立起完整的应对机制。这个应对机制包含校方连同专业人员的援助,确保假如有人像这位女生一样意外怀孕,能够得到充分的帮助。

展开全文

比如说大学里面有没有设立保密的求助热线,或者供匿名求援的邮箱,让遇到类似难题的学生可以信任,然后合作解决这种意外挑战。因为意外怀孕不及时处理,就可能涉及流产或引产选择,对身体伤害很大,而且也需要心理辅导和专业指导。如果涉及性侵犯罪,就更不是年轻大学生可以独自处理的。

大学生宿舍产子 道德审判会让人更不敢求助

具体到这位女生的遭遇,她分娩到底是被迫还是自愿,目前无法判断。可显而易见的是,如果存在一种足可依赖的学校援助机制,她本不必冒着在宿舍分娩的巨大风险。好在她这次是平安了,可如果再有类似案例,就能确保一样平安吗?

所以,要是真的在乎“以人为本”原则,认真讨论这件事的话,性教育是否到位恐怕不是关键,还容易失焦,把原本是大学该完善的援助机制搁置一边。毫无意义地聚焦在大学生关于性的羞耻感上,除了增强“吃瓜”心态,不仅无益还很有害。按理来说,这是不难理解的逻辑。

评论